訂疑考誤
基本解釋
訂正、考據疑誤的文字。 明 李檗 《陳霆<兩山墨談>序》:“先生《墨談》之書,大則根經據史,訂疑考誤,小則別事興物,窮情盡變。”
成語(Idiom):訂疑考誤(dìng yí kǎo wù)
發音(Pronunciation):dìng yí kǎo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為對事情的真相或真實情況缺乏了解而產生的錯誤判斷或錯誤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訂疑考誤的“訂”指定,確定;“疑”指懷疑,猶豫;“考”指思考,考慮;“誤”指錯誤。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因為對事情的真相或真實情況缺乏了解,而導致的錯誤判斷或錯誤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此成語常用于形容因缺乏了解或對事情的真相產生懷疑,而導致的錯誤判斷或錯誤行動。可以用于各種情境,如工作、學習、人際關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訂疑考誤”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這個成語的意義與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情況相符。人們常常在缺乏了解或對某個事情產生懷疑時,做出錯誤的判斷或采取錯誤的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四個漢字組成,形式上屬于形容詞性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公司的情況一無所知,卻憑空下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見真是訂疑考誤。
2. 她對這個問題沒有詳細了解,卻隨意發表了一番錯誤的言論,真是訂疑考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例如,將“訂疑考誤”與“定一個疑問考慮錯了”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因為對事情的真相或真實情況缺乏了解而產生的錯誤判斷或錯誤行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錯誤判斷或錯誤行動相關的成語,如“臆測(yè cè)”、“誤解(wù ji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沒有仔細聽老師的解釋,就輕信了別人的話,真是訂疑考誤。
2. 初中生:他們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就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可見真是訂疑考誤。
3. 高中生:他們對這個事情的真相沒有進行調查,就隨意下了一個錯誤的結論,真是訂疑考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