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袖
基本解釋
飄動的袖子。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宋 方岳 《繭窩賦》:“既事之夕,山月正圓,顧見吾影,風袖翩翩,舉杯而屬之。” 元 劉因 《與客會飲野亭》詩:“風袖翩翩此何處,青林西北雨來時。”
成語(Idiom):風袖 (fēng xiù)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xi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善于包容和容忍別人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風袖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寬容和包容的品質。這個詞語源自于古代的服飾文化,風袖是指袖口較寬松、隨風飄動的袖子。比喻一個人的心胸寬廣,能夠包容他人的過錯和不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風袖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性格特點,表示這個人能夠容忍別人的錯誤和缺點,具有寬容的品質。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寬宏大量和高尚的品德。比如,當你想夸贊一個人善于包容他人時,可以說他是一個風袖之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風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戲曲《西華山》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楊宗保的人,他是一個寬宏大量、心胸開闊的人,對待別人的過錯和缺點都能夠容忍和包容。他的袖子隨風飄動,因此被人們稱為“風袖”。后來,人們通過這個故事,將風袖用來形容一個人寬容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風袖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風”指的是風吹動的意思,“袖”指的是衣袖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真正的風袖之人,對待他人的過錯總是很寬容。
2. 她的心胸寬廣,是一個真正的風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袖子隨風飄動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的袖子在風中自由飄動,這個人的心胸也是寬廣的,能夠容忍他人的錯誤和不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寬容和包容相關的成語,如"寬以待人"、"寬宏大量"等,來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學校的風袖,他總是很寬容地對待我們的錯誤。
2. 初中生:我的朋友是一個真正的風袖之人,他從不計較別人的過錯。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能夠成為一個風袖之人是非常難得的品質。
4. 大學生:作為一個領導者,我們應該具備風袖的品質,能夠寬容和容忍下屬的不足。
5. 成年人:在人際關系中,包容和寬容是維持和諧的關鍵,我們應該努力成為一個風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