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禽
基本解釋
(1).指鳳凰。 晉 葛洪 《抱樸子·詰鮑》:“或丹禽翔授,或回風三集。”
(2).泛指紅色羽毛的鳥。 元 馬祖常 《閩浙之交》詩:“石墻遮竹松圍屋,時有丹禽哺子歸。”
成語(Idiom):丹禽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q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鳥兒的美麗和鳴叫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丹禽是由“丹”和“禽”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丹”指紅色,表示顏色美麗鮮艷,“禽”指鳥類,表示鳥兒。這個成語形容鳥兒的美麗外貌和動聽的鳴叫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鳥兒的美麗和鳴叫聲,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事物的美麗和動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詩經·秦風·蒹葭》:“蒹葭之鳴,于彼高岡。之子于彼,說言佳麗。”其中“蒹葭之鳴”可以理解為丹禽的鳴叫聲,形容鳥兒的美麗和動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只丹禽的羽毛色彩艷麗,鳴叫聲動聽。
2. 那只丹禽在枝頭歡快地歌唱,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只紅色的鳥兒在樹枝上歡快地鳴叫,給人留下美麗和動聽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鳥兒的成語,如“翩翩起舞”、“鳥語花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了一只丹禽在花叢中飛舞。
2. 初中生:這只丹禽的歌聲真動聽,讓人陶醉其中。
3. 高中生:這幅畫中的丹禽栩栩如生,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