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話
成語(Idiom):激話(jī huà)
發音(Pronunciation):jī hu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激烈、刺激人心的話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激話是指用激烈、刺激人心的話語來表達某種觀點或情感。這種話語通常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能夠引起聽者的共鳴或激起強烈的反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激話通常在辯論、爭論或激烈的討論中使用。它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批評他人或激勵他人。激話常用于政治演講、辯論賽、戰爭宣傳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激話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文為“激而后言”。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公元前510年,當時魯國大夫季康子被困在了一座山上,他派人去請救援,但是被人拒絕了。季康子非常憤怒,他說了一句激烈的話:“激而后言,言而后已。”意思是只有激怒對方之后才能說話,說完話之后就不再有什么可以說的了。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激而后言”,后來又簡化為“激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激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了一句激話,讓現場的觀眾都為之沸騰。
2. 在辯論賽上,選手們互相發表激話,力圖擊敗對方。
3. 他的激話激起了大家的斗志,大家都充滿了信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激話”與激烈的情緒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面對激烈的爭論或辯論時,用激烈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情感,這就是“激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激話相關的成語,如“激昂”、“激勵”、“激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時,他說了一句激話,讓我們都很興奮。
2. 初中生:在辯論賽上,同學們用激話爭論得很激烈。
3. 高中生:他的激話讓人們重新思考了這個問題。
4. 大學生:在演講比賽中,選手們用激話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