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翮
基本解釋
(1).謂鳥類雙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鳥的兩翼。《戰國策·楚策四》:“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 宋 蘇軾 《與胡祠部游法華山》詩:“君猶鸞鶴偶飄墮,六翮如云豈長鎩。” 明 劉基 《戲為雪雞篇寄詹同文》詩:“雪鶴排云舒六翮,長鳴遠逐 浮丘伯 。”
(2).指鳥。 唐 高適 《別董大》詩之二:“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 京洛 十餘年。” 宋 陸游 《臨別成都帳飲萬里橋贈譚德稱》詩:“今年一戰馘餘子,風送六翮凌青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六翮飛身,爭投棲於樹杪;五花畫舫,盡返棹於湖邊。”
成語(Idiom):六翮(liù hé)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六只羽毛,形容鳥飛翔時羽翼展開的雄壯景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翮是由“六”和“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六”表示數量,表示六只;“翮”指鳥的翅膀。六翮形容鳥飛翔時羽翼展開的壯麗景象。這個成語比喻人們合力奮發向前,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使事業蓬勃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翮一詞常用于形容團隊合作、集體行動或者事業的發展壯大。可以用來形容團隊的力量、團結的精神、集體的智慧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六翮的故事。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楚漢戰爭中,率領楚軍與劉邦的漢軍作戰。有一次,項羽帶領大軍攻打漢軍,結果被漢軍圍困在巨鹿之地。項羽的部下白起建議他放棄這片土地,轉戰他處。但項羽卻堅持要守住巨鹿,他說:“鳥不至,將至必至。鳥至,將去必去。”他用這個比喻來形容自己的決心,意思是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必定會有援軍來支持我們。最終,項羽果然得到了援軍,成功突圍。后來,人們用“六翮”來形容項羽的決心和團結的力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翮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團隊合作,就像六翮展翅,破風前進。
2. 他們六翮一心,共同完成了這個艱巨的任務。
3. 只要我們六翮齊心,一定能夠戰勝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六只羽毛展開的壯麗景象,形成一個很美的畫面。可以通過想象這個畫面來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其他成語,了解其起源和用法。還可以學習與團隊合作、合力奮進相關的其他成語,拓寬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同學六翮一心,一起完成了班級的整理工作。
2. 初中生:在學校的籃球比賽中,我們六翮合力,最終獲得了冠軍。
3. 高中生:團隊合作就像六翮展翅,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4. 大學生:在科研項目中,我們六翮一心,共同攻克了一個個難題。
5. 成年人:只有我們六翮齊心,才能實現我們的夢想,讓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