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wù zài wù ㄧ ㄨˋ ㄗㄞˋ ㄨˋ一誤再誤(一誤再誤)
謂一再失誤。語本《宋史·魏王廷美傳》:“ 太宗 以傳國之意訪之 趙普 。 普 曰:‘ 太祖 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上:“阿母以錢樹子望,常勒高價。姬曰:‘兒不知賤質值幾金錢,將以奇貨居之,使兒一誤再誤。迴首前塵,終入苦海。’”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五回:“徒以誤解民治真精神,且過恃自己之武力,一誤再誤,而卒自陷于窮途。”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誤再誤
成語(Idiom):一誤再誤
發音(Pronunciation):yī wù zài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一次錯誤接著又犯下另一次錯誤。形容錯誤連續不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一次錯誤引發另一次錯誤,錯誤不斷累積。形容人在處理問題時,由于一開始的錯誤判斷或錯誤行動,導致后續的錯誤不斷出現,難以挽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在決策、行動或處理問題時,由于一開始的錯誤選擇或錯誤方法,導致后續錯誤不斷出現,形成連鎖反應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一誤再誤”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貪夫徇財無狀元》一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貪財的人,為了尋找財寶,不顧一切地破壞了一座廟宇,最終導致了一系列的災難和錯誤。從此,人們用“一誤再誤”來形容連續犯錯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字的成語,由“一誤再誤”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處理問題時一誤再誤,導致整個計劃失敗。
2. 這個項目的失敗是由于團隊的一誤再誤造成的。
3. 他一誤再誤,最終失去了工作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誤再誤”與連續下雨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連續下雨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形成連續的錯誤。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波三折”、“錯綜復雜”等,以擴展對錯誤和復雜情況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作業的時候,一誤再誤,錯抄了好幾個字。
2. 初中生:他在準備考試時一誤再誤,錯過了很多重要的知識點。
3. 高中生:他在寫論文時一誤再誤,導致整個思路混亂,無法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