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八慘案
基本解釋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 馮玉祥 所部國民軍與 奉 系軍閥作戰, 日本 帝國主義出動軍艦支持 奉 軍,炮擊國民軍,并聯合 英 美 法 意 等國,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 大沽口 國防設備等無理要求。三月十八日, 北京 各界人民激于愛國義憤,在 天安門 集會抗議,會后結隊赴 段琪瑞 執政府請愿,要求拒絕八國通牒, 段 竟令衛隊開槍射擊,當場死傷二百余人。是為“三一八慘案”。
成語(Idiom):三一八慘案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yī bā cǎn 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次嚴重的事故或事件,尤指大規模的暴力事件或災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一八慘案源自中國歷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指的是1931年3月18日發生在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當時,日本軍隊假借一起爆炸事件為由,對中國東北進行了侵略和占領。這次事件被認為是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因此,“三一八慘案”成為了一個象征性的詞語,用來形容類似的大規模暴力事件或災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一八慘案常用于描述類似的大規模暴力事件或災難,可以用來討論歷史事件、社會問題或者政治動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一八慘案的故事起源于1931年,當時日本軍隊在中國東北制造了一次爆炸事件,借機占領了中國東北。這次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成為了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一八慘案屬于以數字和事件名稱組成的成語,具有較強的象征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恐怖襲擊就像是一場三一八慘案,給整個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2. 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上的三一八慘案,以免重蹈覆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一八慘案與歷史事件聯系起來,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的背景和影響,來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近代史,了解九一八事變的詳細經過和背景,以及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讀了一本關于三一八慘案的故事書,深深地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2. 初中生:老師講了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我明白了三一八慘案的重要性。
3. 高中生:我們要銘記歷史,不忘九一八事變,不讓類似的三一八慘案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