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心
成語(Idiom):同情心(tóng qíng xīn)
發音(Pronunciation):tóng qíng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別人的困難、不幸或痛苦感到同情和關心的心理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同情心是指在看到別人遭遇困難、不幸或痛苦時,能夠產生共鳴并對其表達關心和同情的心理狀態。它是一種人性中的美德,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和社會的和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同情心常常在以下場景中被使用:
1. 在看到別人遭受不幸或痛苦時,表達對他們的同情和關心。
2. 在幫助他人解決困難時,表達對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3. 在面對社會問題時,提倡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幫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同情心這個詞語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據人們對于同情和關心的心理狀態進行形容和表達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同情心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同情”和“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到那位老人摔倒在地,立刻表現出了同情心。
2. 在災難面前,人們的同情心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3. 她的同情心使她成為了許多人的好朋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同情心的方法可以是通過將同情心與關心、理解等詞語進行聯系,形成關聯記憶。可以嘗試將同情心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同情和關心的情景聯系起來,形成形象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閱讀相關的故事、小說或文章,了解更多關于同情心的表現和意義。
2. 參與志愿者活動,親身體驗和實踐同情心的表達和實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當我看到同學受傷時,我會表現出同情心,幫助他們。
2. 初中生(13-15歲):我認為同情心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和幫助的重要品質。
3. 高中生(16-18歲):同情心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