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民
基本解釋
作為國家柱石的人民。一說指正民,與閑民相對。《管子·小匡》:“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 尹知章 注:“四者國之本,猶柱之石也,故曰石也。” 清 黃景仁 《車中雜詩》:“或爾愛游手,不肯為石民。” 梁啟超 《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國之石民庶可稍蘇,則元氣或可維持於萬一。”
成語(Idiom):石民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倔強、固執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民是由“石”和“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倔強、固執,不聽勸告或改變想法。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堅持己見、不愿妥協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石民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情境中,特別是在描述一個人堅持己見或固執不變的時候。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爭論、討論或決策中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或改變自己的看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石民成語的故事并不是很清楚,但可以想象,這個成語可能是由于中國古代的某個人物或傳說而來。石民的意思是固執不變,可能是因為石頭是一種堅硬、不易改變形狀的物質,所以用來形容倔強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民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石民,無論我們怎么勸說,他都不肯改變主意。
2. 她是個石民,從不聽取別人的建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石民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固執的人像一塊堅硬的石頭一樣,不容易改變。你可以想象他們站在那里,不動如山,不受任何力量的影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石民類似的成語,例如“鐵杵成針”、“頑石點頭”等。這些成語都可以用來形容固執的人或堅持不變的事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石民,不管別人怎么說,他都不會改變主意。
2. 初中生:我爸爸是個石民,他從不聽取我的建議。
3. 高中生:她是個石民,無論我們怎么勸說,她都不會改變她的計劃。
4. 大學生:他是個石民,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管別人怎么說。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石民”這個成語。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