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跡
成語(Idiom):規跡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行為舉止符合社會規范,沒有過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規,指社會規范;跡,指行為表現。規跡表示人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沒有偏差或過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舉止得體,言行合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古代有位名叫孟嘗君的衛國大臣,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儀表和行為,一次他出使齊國,齊國國君對他的儀表和行為非常贊賞,稱贊他的規跡如此高尚,是個德行卓越的人。從此,規跡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規跡舉止得體,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2. 這位領導官員的規跡一直都很好,深受群眾的信任和敬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規跡”記憶為“規矩的跡象”,表示人的行為符合規矩,沒有過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德、行為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言行一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遵守課堂紀律,不要打鬧,要規規矩矩地聽課,這樣才能有好的學習成績。
2. 初中生: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保持良好的規跡,尊重老師和同學,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3. 高中生:高中階段是我們進入社會前的重要階段,我們要注重自己的規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以身作則,展示良好的規跡,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同時也要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規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