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揖
基本解釋
作揖。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三折:“哥哥,你便開門,呆廝可便與哥哥支揖。” 元 李壽卿 《伍員吹簫》第三折:“[正末見老人科云]老者支揖哩。”
成語(Idiom):支揖(zhī yī)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支持和敬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支揖是由“支”和“揖”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支指的是支持,揖指的是敬禮。支揖表示對他人的支持和尊敬,也可以表示對上級的敬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支揖通常用于形容對他人的支持和敬意,特別是在公開場合或正式場合中。比如,在會議上,可以用支揖來表達對發言者的支持和贊賞;在軍事儀式上,可以用支揖來向上級致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支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四年》的記載中。相傳,春秋時期,晉國的公子重耳在楚國被困,楚國國君對他非常禮遇。當時,晉國的大夫公叔文子向楚國國君表示感謝,并用手表示支持的意思,后來就演變成了支揖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困難時期,我們要互相支援、互相支持。
2. 在軍事演習中,士兵們向上級支揖,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支”字理解為“支持”,把“揖”字理解為“敬禮”,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支持”、“敬禮”等,以擴大對這個主題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很辛苦,我們要給老師支援,好好學習。
2. 初中生:在籃球比賽中,隊友們互相支持,互相揖著對方,展現出團隊精神。
3. 高中生:在學術競賽中,同學們對參賽者表示支持和敬意,用支揖的方式鼓勵他們。
4. 大學生:在學校舉行的畢業典禮上,學生們向導師支揖,感謝他們多年來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