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拙
成語(Idiom):牽拙(qiān zhuō)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z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為拘泥于小節而牽制自己,顯得拙笨、不自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牽拙是由“牽”和“拙”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牽,意為牽制、拘束;拙,意為笨拙、不靈巧。牽拙形容一個人因為過于拘泥于小節而顯得拙笨、不自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牽拙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做事情時過于拘束,不自然,缺乏靈活性和流暢性。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過分拘泥于細節,不敢放開手腳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記載了一個牽拙的故事。相傳,有一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在意自己的儀表形象,每次出門都要仔細打扮,以至于走路都顯得非常拘束。有一天,他看到秋水中的倒影,覺得自己的形象非常拙笨,于是決定不再過分拘泥于細節,放開自己。從此以后,人們用“牽拙”來形容一個人過于拘束、不自然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演講時總是牽拙,缺乏流暢和自然感。
2. 學習一門語言要注重自然流暢,不要過于牽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牽拙”這個詞語與孟嘗君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走路時拘束的樣子,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其他與“牽拙”相近的成語,如“束手無策”、“一籌莫展”等,以豐富自己的漢語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寫作文時總是牽拙,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2. 初中生:考試時,我因為過于緊張而變得牽拙,答題時思路不清晰。
3. 高中生:在面試時,要避免過于牽拙,要流暢自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4. 大學生:在演講比賽中,她的表現非常牽拙,缺乏自信和流暢性。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放開自己,不要過于牽拙,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