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言不逮意
發音(Pronunciation):yán bù dǎi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表達不出內心真實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言不逮意是指用言語表達的內容無法完全傳達出內心真實的意思或感受。有時候,人們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或觀點時,由于各種原因而無法準確地表達出來,導致他人無法真正理解他們的內心。這種情況下,就可以使用“言不逮意”來形容這種表達不準確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言不逮意常常用于描述言辭不夠準確的情況,特別是在需要表達自己的內心真實意圖時。例如,在感情交流、商業談判或寫作中,如果言辭無法準確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意圖,就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陳蕃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陳蕃是東漢末年的一個重要官員,他的言辭非常有說服力,但有一次他在給皇帝寫信時,由于太過謹慎而無法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意圖。后來,有人評價他的信說:“言不逮意”,意思就是他的言辭無法完全傳達出內心的真實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言不逮意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言”表示言語,表示用言語表達;“不”表示不足,表示不夠;“逮”表示達到,表示達到目標;“意”表示意思,表示內心真實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措辭太含糊了,完全言不逮意。
2. 這篇文章雖然寫得很好,但是言不逮意,沒有表達出作者的真實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用嘴巴說話,但嘴巴的形狀無法完全傳達出他內心真實的意思,因此言不逮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言之無物”、“言過其實”等,來增加對言辭不準確的情況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作文中用了很多形容詞,但是老師說我的表達言不逮意。
2. 初中生:我跟同學們討論了很久,但是我們的觀點言不逮意,無法達成共識。
3. 高中生:在辯論賽中,雖然我表達了很多觀點,但是對方認為我的論點言不逮意,缺乏說服力。
4. 大學生:在寫論文時,我發現自己的表達言不逮意,無法準確傳達我的研究成果。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您全面了解和運用成語“言不逮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