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憤
基本解釋
伸張義憤。《宋書·孔覬傳》:“予猥承人乏,總司戎統,聳劍東馳,申憤海曲?!?/p>
成語(Idiom):申憤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 f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表達憤怒或不滿的情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申憤是由“申”和“憤”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申指表達,憤指憤怒、不滿。申憤表示表達憤怒或不滿的情緒,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對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感到憤怒并表達出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申憤常常用于描述對社會不公、權力濫用、不公正待遇等不滿情緒的表達。可以用于各種社會、政治、法律等方面的討論,也可以用于個人生活中遇到不公平待遇時的表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申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相傳,孟子在齊國做官時,見到齊國的國君對待百姓非常殘酷,百姓遭受了很多不公平待遇。于是,孟子感到非常憤怒,并寫信給國君表達了他的不滿之情。這個故事表達了孟子對不公平待遇的憤怒和勇于表達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申憤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申”和名詞“憤”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社會不公平的現象感到申憤,決定積極參與公益事業。
2. 學生們對學校的不合理規定感到申憤,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申憤。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向下申述自己的憤怒,表達對不公平待遇的不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社會公平、正義相關的成語,如“義憤填膺”、“公正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老師不公平對待同學感到申憤。
2. 初中生:我們對學校不公平的考試制度感到申憤。
3. 高中生:年輕人對社會不公平現象感到申憤,希望能夠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