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
成語(Idiom):金剛(jīn gāng)
發音(Pronunciation):jīn g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意志堅強,不易動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金剛,即佛教中的明王金剛,是佛教中的護法神之一,象征著堅固、不動搖的力量。成語“金剛”借用了金剛的形象,用來形容人的意志堅強,不易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意志堅定,不怕困難,不屈不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金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佛教經典《金剛經》。《金剛經》中有一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的意思是,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虛幻的,就像夢幻、泡影、露水和閃電一樣,都是瞬間即逝的。佛教徒通過修行,希望能夠超越世俗的束縛,達到金剛般堅固不動搖的境界。因此,成語“金剛”就成了形容人的意志堅強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金剛+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面對困難從不退縮,真可謂金剛不壞之心。
2. 她是個金剛人物,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到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金剛”。可以想象一個金剛像的人物,他的意志堅定,不怕困難,堅如磐石,無堅不摧。這樣的形象會幫助你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佛教相關的詞語和文化,深入了解佛教中的金剛的意義和象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意志像金剛一樣堅強,不怕困難。
初中生:她是一個金剛人物,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到底。
高中生:他在面對挑戰時展現出了金剛般的意志力,不屈不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