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攏
基本解釋
方言。包裹。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一:“他從他家里起出兩個金鎦子,六個包攏,里頭盡是衣裳。”自注:“包裹。”
成語(Idiom):包圍(bāo lǒng)
發音(Pronunciation):bāo l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包圍、圍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包圍是指將敵人或目標圍住,使其無法逃脫或外出。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將敵人或目標團團圍住,使其無法逃脫或行動受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包圍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軍事戰術中的圍攻,也可以用來形容對某個地方或某個人的圍堵。此外,也可以用來比喻對某個問題或困境的全面控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爭時期。在古代戰爭中,將敵人包圍是一種常見的戰術,目的是削弱敵人的戰斗力,并迫使其投降。因此,包圍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戰術中衍生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包”和“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敵人被我軍包圍在山上,無法逃脫。
2. 這個城市被高墻包圍,進出受到限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包圍”的“圍”字與其含義聯系起來,想象敵人或目標被團團圍住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包圍相關的成語,如“包藏禍心”、“圍魏救趙”等,以擴大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一起包圍那只可愛的小動物,不要讓它逃跑!
2. 初中生:那個國家被敵人包圍了,他們必須想辦法突圍。
3. 高中生:這個公司正在被競爭對手包圍,他們需要采取措施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