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
基本解釋
萬邦;天下;各國。《易·乾》:“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史記·東越列傳》:“今小國以窮困來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當(dāng)安所告愬?又何以子萬國乎?” 唐 杜甫 《垂老別》詩:“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明 李夢陽 《贈何舍人赍詔南紀(jì)諸鎮(zhèn)》詩:“日月重懸萬國朝,雷雨赦過羣方悅。”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以一人之詔旨立憲,憲其所憲,非大地萬國所謂憲也。” 郭沫若 《水平線下·到宜興去》:“國際資本家萬矢一的地傾向著我們這個還在資本制度以前的 中國 ,把我們 中國 已經(jīng)作為了萬國的商場,彼此在這兒互相爭逐了。”
成語(Idiom):萬國 (wàn guó)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àn g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世界各國,表示眾多國家的集合。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萬國一詞源自《圣經(jīng)·舊約·創(chuàng)世紀(jì)》中的故事。根據(jù)故事,上帝創(chuàng)造了亞當(dāng)和夏娃,并命令他們繁衍后代,填滿整個地球。然而,人類犯了罪,上帝決定用洪水來懲罰他們。只有諾亞一家幸免于難,他們乘坐方舟在洪水中生存下來。當(dāng)洪水退去時,諾亞一家看到周圍的土地上有各種各樣的人,這些人后來形成了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因此,“萬國”成為了指代世界各國的詞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萬國一詞常用于形容世界各國的集合。它可以用來描述國際關(guān)系、全球化、多元文化等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萬國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圣經(jīng)·舊約·創(chuàng)世紀(jì)》中的諾亞方舟故事。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成語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wù),與萬國友好合作。
2. 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使得萬國之人更加了解彼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圣經(jīng)》中的諾亞方舟故事來記憶“萬國”的含義和起源。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地理等知識,以加深對“萬國”這一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夢想著能夠旅行到萬國,看看不同的風(fēng)景和文化。
2. 初中生:萬國的友誼是我們共同的追求,我們應(yīng)該努力促進(jìn)國際交流與合作。
3. 高中生:只有了解萬國之人的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樣性和共同點。
4. 大學(xué)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yīng)該思考如何在萬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為世界的發(fā)展做出貢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