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基
成語(Idiom):遺基
發音(Pronunciation):yí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殘存的基礎或遺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遺基是指殘存下來的基礎或遺跡,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基礎或根基仍然存在,盡管其他部分已經消失或被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遺基一詞通常用于形容某個事物的基礎仍然存在,可以作為其后續發展的基礎。比喻雖然某個事物經歷了一些變化或困難,但其基本特征和根基仍然保留下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遺基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七年》中。當時,晉國的國君秦穆公去世后,由于晉國內部的紛爭,國家陷入了混亂。然而,秦穆公的兒子秦康公能夠保持國家的基礎和根基,使晉國得以繼續存在。因此,人們開始使用遺基這個詞來形容國家的基礎和根基仍然存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遺基是一個名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盡管經歷了風雨,但這家公司的遺基仍然穩固,有望重振雄風。
2. 這座古城的遺基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參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遺基”與“遺跡”進行聯想來記憶。遺基和遺跡都表示殘留下來的東西,只是遺基更側重于基礎或根基的殘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了解更多與遺跡、遺址相關的知識。同時,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遺臭萬年”、“遺珠棄璧”等,以擴大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座古城的遺基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
2. 初中生(13-15歲):盡管遭受了戰爭的摧殘,但這個國家的遺基仍然堅強。
3. 高中生(16-18歲):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為后人奠定了堅實的遺基。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項目的遺基為我們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