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蠹
基本解釋
比喻敗基毀業的人。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洛學》:“子之鄉蠹,只是賣了一座 武夷山 。我之鄉蠹,卻賣了三座山。”
成語(Idiom):鄉蠹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d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本地的官吏或地方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鄉蠹是由“鄉”和“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鄉”指的是鄉村,表示地方;“蠹”指的是害蟲,表示損害。鄉蠹的意思是指本地的官吏或地方官員,比喻貪污腐敗、懶惰無能的地方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鄉蠹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那些貪污腐敗、懶惰無能的地方官員,形容他們對待公務不負責任,只顧自己私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鄉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二年》中。故事中,魯國的哀公問大夫公叔文子:“鄉蠹之罪,可聽乎?”公叔文子回答說:“蠹,害蟲也。自外入內,所以害物也。鄉蠹者,鄉之官也。”從此,鄉蠹成為了形容地方官員貪污腐敗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鄉蠹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義和發音分別是“鄉”(xiāng)和“蠹”(d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鄉蠹不但不為百姓辦事,還經常收受賄賂。
2. 這個地方的鄉蠹貪污腐敗,已經被紀檢部門調查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鄉蠹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鄉村里的害蟲在損害農作物,這個害蟲就是鄉蠹,代表了貪污腐敗、懶惰無能的地方官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政治腐敗相關的成語,例如“貪官污吏”、“腐敗無能”等,以加深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鄉蠹是一個壞官員,不為百姓辦事。
2. 初中生:鄉蠹貪污腐敗,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3. 高中生:鄉蠹的存在讓整個鄉村陷入了困境。
4. 大學生:鄉蠹的行為嚴重違反了廉潔從政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