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懸筆諫
成語(Idiom):誠懸筆諫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éng xuán bǐ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真誠地舉起批評之筆,勇敢地直言勸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誠,真誠;懸,舉起;筆,寫字用具;諫,勸諫。誠懸筆諫原指臣子或朋友以真誠的心意,勇敢地用文字直言勸諫君主或親友的過失和錯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或鼓勵人們在面對不公、不合理或錯誤的事情時,勇敢地提出批評和建議,以期改善局勢或解決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記載了“誠懸筆諫”的故事。主父偃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曾多次以誠實直言的方式向漢武帝進言,因此被稱為“誠懸筆諫”。他的直言敢諫,得到了漢武帝的贊賞和信任。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jié)構(gòu),謂語“懸”,賓語“筆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應該勇敢地誠懸筆諫,為社會的進步提出建議。
2. 領(lǐng)導應該積極傾聽民眾的意見,不怕批評,勇敢接受誠懸筆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誠懸筆諫”中的“筆諫”與“批評建議”相關(guān),同時想象自己舉起筆,勇敢地直言不諱,誠實地提出批評和建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誠懸筆諫”類似的成語,如“忠言逆耳”、“直言不諱”等,了解其含義和使用場景,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想誠懸筆諫,我們學校的操場需要修整一下。
2. 初中生:作為學生代表,我要勇敢地誠懸筆諫,提出對學校教學設(shè)施的改進建議。
3. 高中生:面對社會不公,我們應該團結(jié)起來,用誠懸筆諫的方式呼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