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慮
基本解釋
(1).深思遠慮。《逸周書·謚法》:“大慮靜民曰定?!?朱右曾 校釋:“大慮,深思遠慮也?!?嚴復 《<原富>按語》:“而其用意固為千古之大慮,不容后人輕易排擊也。”
(2).指需要反覆考慮的重大問題。 宋 葉適 《沉元誠墓志銘》:“君既重其縣人,縣將有大慮,必待君而后決。”
(3).遠大的謀略。《管子·大匡》:“ 小白 之為人無小智惕而有大慮?!薄?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陳湯傳》:“ 湯 為人沉勇有大慮,多策謀,喜奇功?!?/p>
成語(Idiom):大慮
發音(Pronunciation):dà lǜ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大事考慮周詳,思慮深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慮是由“大”和“慮”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它表示對大事情進行周詳的思考和考慮。這個成語強調了思慮的深度和廣度,表達了對問題的全面分析和周密決策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慮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處理重要事務時的謹慎和嚴肅態度。它可以用于描述領導者在決策時的深思熟慮,也可以用于鼓勵他人在面對重要選擇時要慎重考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和劉邦爭奪天下,項羽的部下范增勸他不要進攻劉邦,認為劉邦是個有大志向的人,不可小視。然而,項羽沒有聽從范增的勸告,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從此以后,人們用“大慮”來形容范增的諫言和項羽的錯誤決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慮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大”和動詞“慮”組成,形容詞在前,動詞在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在做決策時要有大慮。
2. 這個項目涉及到很多利益關系,我們必須要有大慮。
3. 在做重要決策之前,我們要進行大慮,充分考慮各種可能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慮”與“大力”進行聯想,表示在處理重要事務時需要付出大量的思考和努力。可以想象一個人用大力推動一輛大車,象征著對大事的周詳思考和決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決策和思考相關的成語,如“深思熟慮”、“權衡利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有大慮,不要隨便相信陌生人。
2. 初中生:面對選擇,我們要有大慮,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雙眼。
3. 高中生:在選擇專業時,我們要有大慮,考慮清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發展的方向。
4. 大學生:在就業選擇上,我們要有大慮,考慮到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個人發展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