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葦
蒹葦(jiān wěi)
發音(Pronunciation):jiān w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柔弱而頑強,能夠屈能曲,不易被挫折打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蒹葦是一種生長在沼澤地和水邊的植物,它的莖稈柔軟而堅韌,能夠承受外力而不折斷。因此,成語“蒹葦”用來比喻柔弱而頑強的人或事物,指的是能夠屈能曲,不易被挫折打倒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逆境時堅持不懈,不屈不撓,不被困難打敗的精神。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在嚴酷的環境中能夠頑強生存下來的特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蒹葦”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蒹葭》中,其中寫道:“蒹葭之齊,凋其葉之落也。樂只君子,福履綏也。”這首詩描繪了蒹葦葉子凋謝的景象,表達了只有君子才能享受福祉的意思。后來,人們將“蒹葭”解釋為蒹葦,成語“蒹葦”也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謂語 + 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展現出了蒹葦般的頑強精神。
2. 這個小姑娘雖然身體瘦弱,但她的意志卻像蒹葦一樣堅韌。
3. 在逆境中,只有那些蒹葦般的人才能夠屹立不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蒹葦”與柔軟而堅韌的植物形象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困境中像蒹葦一樣柔軟而頑強,能夠屈能曲,不易被挫折打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堅韌、頑強精神相關的成語,如“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蒹葦一樣,勇敢地面對困難。
2. 初中生:只有那些蒹葦般的人,才能在逆境中不屈不撓。
3. 高中生: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像蒹葦一樣堅持下去。
4. 大學生:只有那些具備蒹葦般的頑強精神的人才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