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衲
基本解釋
◎ 百衲 bǎinà
[monk's robe;collection of various materials] 本指僧衣,后指用多材料集成完整物的方式
尋山百衲弊,過海一杯輕。——法照《送無著禪師歸新羅》
詳細解釋
(1).亦作“ 百納 ”。指僧衣。衲謂補綴,百言其多。 唐 李端 《秋日憶暕上人》詩:“雨前縫百衲,葉下閉重關(guān)。” 唐 白居易 《戲贈蕭處士清禪師》詩:“三盃嵬峩忘機客,百納頭陀任運僧。” 宋 蘇軾 《石塔戒衣銘》:“云何此法衣,補緝成百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丐僧》:“ 濟南 一僧,不知何許人。赤足衣百衲。”湘劇《思凡》:“身入空門,受盡折磨……身穿百衲,腰系繩索。”
(2).見“ 百衲琴 ”。
成語(Idiom):百衲(bǎi nà)
發(fā)音(Pronunciation):bǎi n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破爛、不堪。也用來形容文筆繁雜、雜亂無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百衲源自佛教詞語,意為衣服上有許多修補的補丁。由于修補的次數(shù)多,補丁之間的線條錯綜復(fù)雜,因此形容事物破爛、不堪。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也可以用來形容文筆繁雜、雜亂無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破爛不堪的物品,或者文筆繁雜、雜亂無章的文章。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形象或者言行舉止的不整齊、雜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百衲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佛教經(jīng)典中,佛教徒修行時常常穿著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布片拼接而成的衣服,這種衣服被稱為“百衲袈裟”。后來,這個詞匯引申為形容事物破爛不堪的意思。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房子破爛不堪,到處是百衲的墻壁和破舊的家具。
2. 他寫的文章百衲紛呈,雜亂無章,讓人難以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件破爛不堪的衣服上布滿了各種大小、顏色不同的補丁,形成了錯綜復(fù)雜的線條,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破爛、不堪有關(guān)的成語,如“敝帚自珍”、“破鏡重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家的玩具車已經(jīng)破爛不堪,到處是百衲的地方。
2. 初中生:他的作業(yè)本上寫滿了涂改液,看起來百衲不堪。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結(jié)構(gòu)雜亂,百衲紛呈,需要重新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