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籍
成語(Idiom):選籍(xuǎn jí)
發音(Pronunciation):xuǎn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選任官員、學生等時,根據籍貫進行選拔,而不考慮個人才能和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選籍源自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在古代,官員選拔時通常會根據候選人的籍貫來決定是否錄用,而不重視其個人才能和能力。選籍成語的含義是指這種選拔方式的不公平和不合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討論公平競爭、選拔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強調個人能力和才華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選籍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導傳》中。當時,王導被任命為江州刺史,但他的籍貫是北方,而江州位于南方。因此有人對他說:“你的籍貫不是江州,怎么能擔任江州刺史呢?”王導回答說:“我雖然不是江州人,但我有才能和能力,可以勝任這個職位。”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的選拔制度存在的不合理之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公司的選拔制度很公平,不會因為籍貫而歧視候選人。
2. 這個學校的招生制度很先進,不會再出現選籍的情況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選籍”理解為“選取籍貫”,表示根據籍貫來選拔。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選籍”與不公平選拔制度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官員選拔制度,以及現代社會中的公平競爭和選拔制度。也可以學習其他與選拔制度相關的成語,如“拔擢”、“任人唯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們班的班長是根據能力選出來的,不是選籍的。
2. 初中生:我覺得選拔運動員應該看重他們的實力,而不是選籍。
3. 高中生:我們學校的選拔制度很公平,不會因為籍貫而對學生有所偏見。
4. 大學生:選籍是一種不公平的選拔方式,應該改革為更公正的選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