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
基本解釋
[釋義]
(名)說話或做事的適當限度。
[構成]
并列式:分+寸
英文翻譯
1.proper limits for speech or action; sense of propriety
詳細解釋
◎ 分寸 fēncùn
[proper limits for speech or action;sense of propriety] 指說話或做事的適當標準或限度
沒分寸
不講分寸
(1).一分一寸。比喻微小。《戰國策·齊策三》:“ 孟嘗君 重非諸侯也,而奉我四馬百人之食。我無分寸之功而得此,然吾毀之以為之也。” 唐 韓愈 《孔君墓志銘》:“凡在幕府,唯公無分寸私?!?明 方孝孺 《答鄭仲辯書》二:“僕守一官,無分寸補世教,近髮有白者而已。”
(2).短暫的時間?!侗笔贰じ咴蕚鳌罚骸?允 聞之,謂著作郎 宗欽 曰:‘ 閔湛 所營,分寸之間,恐為 崔 門萬世之禍,吾徒無類矣?!磶锥y作。” 李大釗 《青春》:“其他風騷雅士,或秉燭夜游;勤事勞人,或重惜分寸?!?br>(3).說話或做事應掌握的尺度,界限。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橫死眼,不識好人,招禍口,不知分寸。”《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你我向來相憐相愛,相敬如賓,就説閨房之中甚於畫眉,也要有個分寸。” 草明 《乘風破浪》第四章:“他似乎怕傷她的心,很注意講話的分寸?!?/p>
成語(Idiom):分寸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cu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衡量事情輕重得當,處理得恰到好處的能力和度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寸是指在言行舉止中,能夠恰當地把握事物的輕重緩急,不偏不倚,不過不失,不偏不倚地處理事情。它是人們在交往中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品質,也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分寸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得體,不過分也不過于保守。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的態度和能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的適度和得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魯國的大夫子貢因為主張和解而被國君趕出了朝廷。他離開朝廷后,寫了一篇《分寸》的文章,表達了他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從此以后,分寸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教育課程,教導人們如何處理事情,如何做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分寸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分”是動詞,表示分開、區分的意思;“寸”是名詞,表示長度單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處理工作上始終能夠把握分寸,不偏不倚。
2. 她的言行舉止總是恰到好處,懂得分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稱量東西的時候,用手指來分割,以表示把握事物的輕重緩急。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與“分寸”相關的成語,例如“措手不及”、“量力而行”等。
2. 閱讀相關的文章和故事,了解如何在不同場景下運用分寸的智慧。
3. 觀察身邊的人們,看看他們如何運用分寸來處理事情,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玩游戲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分寸,不要玩得太久,要控制好時間。
2. 初中生:在與同學相處的時候,我們要懂得分寸,不要說過分的話,也不要過于保守。
3. 高中生:考試前要合理安排時間,既要復習課本知識,又要留出時間放松,把握好分寸。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中,我們要學會分寸,不要過于放縱自己,也不要過于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