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屋
基本解釋
正房旁邊的房屋。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穿著露肉的衣服的老娘們,有的還抱著小孩,也都三三五五地來到 李 家的下屋,說是‘找 郭 家兄弟,聽聽新聞。’”
成語(Idiom):下屋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w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為某種原因或行動而被趕出家門、失去住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屋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下”和“屋”兩個字組成。下屋的意思是指因為某種原因或行動而被趕出家門、失去住所。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失去了棲身之所,陷入無家可歸的境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屋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因犯錯誤、失職、行為不當等原因而被解雇、被開除、被趕出住所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負責任、不守規矩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自己因為自己的過錯而陷入困境的感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列子·湯問》一篇中。故事中,湯王問列子:“居之而不居,何如?”列子回答說:“臣聞有屋者居之,無屋者下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房子的人住在房子里,沒有房子的人只能在外面無家可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屋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下”是動詞,意為“被趕出”或“失去”,“屋”是賓語,指“住所”或“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犯了嚴重的錯誤,被公司下屋了。
2. 那個無賴因為欠了很多債,最后被債主下屋了。
3. 如果你不好好工作,你很可能會被老板下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下屋這個成語聯想到一個人從房子的上方掉下來,意味著失去了住所。可以想象自己在某種情況下失去了家的感受,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住所相關的成語,例如“居無定所”、“無家可歸”等。還可以了解相關的民間故事或歷史事件,深入理解下屋這個成語的背景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因為小明在學校搗亂,老師把他下屋了。
2. 初中生:那個撿破爛的人因為無法支付房租,被房東下屋了。
3. 高中生:他因為違紀作弊,被學校開除,從此下屋了。
4. 大學生:他因為經濟困難無法支付房租,被房東下屋了。
5. 成年人:那個貪官因為受賄被查處,最終下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