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烽
基本解釋
點燃烽火,逐站相傳,以報敵情。 宋 蘇軾 《登州召還議水軍狀》:“自國朝以來常屯重兵,教習水戰,旦暮傳烽以通警急?!?明 陳子龍 《出自薊州門行》:“傳烽始北塞,列戍望南樓。” 清 鮑鉁 《范文貞公祠》詩:“當年 閩 海見傳烽,犀兕空多棄甲重?!?康有為 《登萬里長城》詩:“清時堡堠傳烽靜,出塞山川作勢雄?!?王國維 《觀堂集林·敦煌漢簡跋十三》:“古者傳烽以多少為識,如《墨子·號令》、《雜守》二篇所言,皆以烽之多少示敵之遠近者也。”
成語(Idiom):傳烽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f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傳遞烽煙信號,表示戰爭即將爆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烽源自古代戰爭時期,指的是將烽火信號傳遞給其他地方,以示警戒或傳遞信息。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戰爭即將爆發或緊張的局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緊張的局勢或即將爆發的沖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件或情況發展到了臨界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爭時期。在古代,為了傳遞重要的信息或警戒信號,人們會點燃高高的烽火塔,然后通過烽火的煙霧來傳遞信息。這種方式可以迅速將信息傳遞出去,通知其他地方做好戰爭準備。因此,傳烽成為了表示戰爭即將爆發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局勢緊張,烽火已傳,戰爭一觸即發。
2. 政治局勢動蕩,烽煙四起,預示著戰爭的到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傳烽”拆分成兩個部分記憶。傳可以理解為傳遞、傳送的意思,烽可以理解為烽火、煙霧的意思。通過將這兩個部分連起來,可以聯想到古代戰爭時期通過烽火傳遞信息的場景,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與戰爭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了解更多有關戰爭和軍事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天空中冒起了烽煙,戰爭快要開始了!
2. 初中生:這場比賽已經到了傳烽的時刻,雙方都準備好了,一觸即發。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政治局勢緊張,烽火已傳,戰爭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