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履仁蹈義
發音(Pronunciation):lǚ rén dǎo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遵循仁義的原則行事,秉持正義和誠實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履仁蹈義是指一個人在行為上始終遵循仁義的原則,秉持正義和誠實的品質。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應該在面對各種困難和誘惑時,始終堅持道德和倫理準則,不偏離正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履仁蹈義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困境或誘惑時,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不屈服于外界的壓力和誘惑。這個成語可以用來贊美那些有高尚品德的人,也可以用來教育人們要始終堅守道德底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滕文公上》中有一則故事,孟子曾經講述了一個關于履仁蹈義的故事。故事中,滕文公的大臣叔牙被人誣告,他被迫離開了滕國。后來,叔牙在外流浪期間,得到了一位良醫的幫助。當叔牙重回滕國后,他想要報答救了他性命的良醫,但良醫已經去世了。于是,叔牙在良醫的墓前跪了三天三夜,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這個故事成為了履仁蹈義的典型例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履仁蹈義是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分別是“履”、“仁”和“蹈義”。其中,“履”表示行走,“仁”表示仁愛和善良,“蹈義”表示遵守道義。整個成語的結構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在行為上始終遵循仁義的原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商業交易中始終履仁蹈義,從不做出不公正的事情。
2. 這位領導在面對困難時,始終履仁蹈義,堅守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履仁蹈義”與遵守道義和堅持正義的形象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條道路上行走,他始終堅守仁義的原則,不偏離正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其他成語和故事,了解更多關于道德和倫理的原則。這將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履仁蹈義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履仁蹈義,不欺負同學。
2. 初中生:作為班長,我要履仁蹈義,為同學們爭取權益。
3. 高中生:在面對誘惑時,我要履仁蹈義,堅守自己的原則。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志愿者,我要履仁蹈義,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