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
基本解釋
◎ 以上 yǐshàng
(1) [more than;over;above]∶表示位置、次序或數目等在某一點之上
中家以上。——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the above;foregoing]∶前面的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某一個點以上) more than; over; above
詳細解釋
(1).表示品第、數量、級別、位置等在某一點之上。《穀梁傳·僖公二年》:“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史記·商君列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四:“ 天禧 元年八月敕,自今兩省、諫舍、宗室、將軍以上,許乘狨毛煖座。”如:半山以上,石級更陡了。
(2).表示時代在前的,猶言以前。《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昔 匄 之祖,自 虞 以上為 陶唐氏 。”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結構》:“豈《西廂》以前,別有跳墻之 張珙 ;《琵琶》以上,另有剪髮之 趙五娘 乎?”
(3).指前面的話或文字。如: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以上寫 西湖 初夏的景色。
成語(Idiom):以上
發音(Pronunciation):yǐ s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前文或前述的事物、內容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以上”由“以”和“上”兩個字組成。其中,“以”表示依照、按照的意思,“上”表示在某個范圍之內。結合起來,成語“以上”表示在前文或前述的事物、內容等之上,即指在之前所提到的事物或內容的基礎之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以上”通常用于文章、演講、討論等場合中,用來引用前文或前述內容,表示在之前所提到的基礎之上進行補充、總結、推論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以上”的起源并沒有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漢語語法和表達習慣形成的。在古代,人們在寫文章或演講時常常使用“以上”來引用前文或前述內容,以增加文章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以上”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字組成,形式為“以+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請大家批評指正。
2. 我們已經討論了很多問題,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總結。
3. 在此基礎上,以上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以上”與“前文”或“前述”等詞語聯系起來,通過理解其基本含義和使用場景,多閱讀和使用該成語,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以上”相關的成語,如“以前”、“以上所述”等,了解它們的基本含義和使用方法,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說完以上的問題后,我們開始討論答案。
2. 初中生(12-15歲):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知識,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
3. 高中生(15-18歲):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討論。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以上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的意義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