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孫草
基本解釋
漢 淮南小山 《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后以“王孫草”指牽人離愁的景色。 唐 李頎 《題少府監李丞山池》詩:“窗外王孫草,牀頭 中散 琴。清風多仰慕,吾亦爾知音。” 宋 穆修 《寒食》詩:“江邊又寒食,傖客奈離襟。恨滿王孫草,愁多望帝禽。” 元 丁鶴年 《兵后還武昌》詩之一:“歸期實誤王孫草,遠信虛憑驛使梅。” 清 朱鶴齡 《哭葉中翰元禮》詩:“遠道王孫草,羈愁少婦詞。”
成語(Idiom):王孫草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sūn c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自以為了不起的人,自命不凡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王孫草是由“王孫”和“草”組成的成語。其中,“王孫”指的是王子、貴族的子孫,代表了高貴、優越的身份和地位;而“草”則代表了普通的植物,沒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那些自以為了不起、自命不凡的人,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為傲,看不起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王孫草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自負、自大的人,以及那些看不起別人、傲慢無禮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批評和諷刺那些自以為了不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王孫草的起源故事并不是很清楚,可能是民間創造的成語。這個成語的意思和形象比較明顯,所以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王孫草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擺出一副王孫草的樣子,看不起別人。
2. 別人都很謙虛,只有他是個王孫草,自以為了不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自以為了不起的人站在一片普通的草地上,高高在上地看著周圍的人,擺出一副傲慢的姿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高山流水”、“井底之蛙”等,來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很王孫草,總是覺得自己最了不起。
2. 中學生(13-18歲):有些學生考試成績好就變得王孫草起來,看不起其他同學。
3. 大學生(19-22歲):大學里也有一些王孫草,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
4. 成年人(23歲以上):工作中也會遇到一些王孫草,他們總是擺出一副自命不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