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ǎ chéng yī piàn ㄉㄚˇ ㄔㄥˊ ㄧ ㄆㄧㄢˋ打成一片
◎ 打成一片 dǎchéng yīpiàn
(1) [integrate;merge with;form an indivisable whole;unify as one]∶結合成一個更完整、更協調的統一體;作為一部分或一個因素與別的結合起來
能和一群人打成一片的孩子
(2) [identify;be unified as one]∶在某些方面(如利益、目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合為一個整體
長時期在一起的人們趨于彼此打成一片
長短好惡,打成一片,一一拈來,更無異見。——宋· 圓悟禪師《碧巖錄》
詞語解釋
dǎ chéng yī piàn ㄉㄚˇ ㄔㄥˊ ㄧ ㄆㄧㄢˋ打成一片
不同的部分融合為一個整體。《朱子全書》卷二:“只要常自提撕,分寸積累將去,久之自然接續,打成一片耳。” 明 呂坤 《答孫立亭論格物第三書》:“ 明道 《識仁》一書,知行打成一片。” 巴金 《寒夜》二七:“可是他看看四周……打鑼鼓唱戲,罵街吵架,種種奇特的聲音打成了一片。”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打成一片
成語(Idiom):打成一片
發音(Pronunciation):dǎ chéng yī p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多個人或多個事物之間和諧、統一,形成一個整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成一片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用來形容多個人或多個事物之間的和諧、統一,彼此之間沒有隔閡或矛盾,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成語強調團結一致、合作無間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成一片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團隊合作、社會團結、家庭和諧等情況。在工作場所中,可以用來形容團隊成員之間的緊密合作,共同追求目標。在家庭中,可以用來形容家庭成員之間的融洽關系,和諧相處。此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團結和諧,共同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成一片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四年》。當時,齊國的大夫鮑叔牙在齊襄公面前,用一片薄弱的木片來比喻國家的形勢。他告訴襄公,如果國家內部不和諧,就像木片一樣容易被打破;但如果國家內部團結一致,就像木片打成一片,就能夠強大而穩固。這個故事成為了“打成一片”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打成一片”的結構是“動詞(打)+ 動詞補語(成)+ 一個(一)+ 名詞(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團隊成員之間互相信任,合作無間,真正打成一片。
2. 在這個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打成一片,和睦相處。
3. 社會各階層應該團結一致,打成一片,共同促進社會的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打成一片”。可以想象一塊木片被打碎,但如果把碎片重新拼在一起,就能夠打成一片,形成一個完整的木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成語“打成一片”,還有一些類似的成語,如“心連心”、“團結一心”等,都強調人們之間的和諧、團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歲):我們班同學都很友好,大家一起玩耍、學習,打成一片。
2. 初中生(14歲):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候,大家互相幫助,打成一片,共同完成任務。
3. 高中生(17歲):學校舉辦的志愿者活動中,同學們齊心協力,打成一片,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