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織圖
成語(Idiom):耕織圖(gēng zhī tú)
發音(Pronunciation):gēng zhī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耕作和紡織,代表農業和手工業的興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耕織圖是一個由“耕”和“織”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耕指農民耕種土地,織指紡織工人織布。耕織圖象征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繁榮興盛,代表了社會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耕織圖常用于描述社會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和手工業發達,人民生活富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耕織圖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左傳》。公元前527年,魯國大夫季孫意發明了耕織圖這個成語。當時,魯國正值太平盛世,農業和手工業都非常發達,人民生活富足。季孫意為了表達對國家繁榮的祝福,創造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耕織圖由兩個動詞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的農業和手工業都非常發達,真是一幅耕織圖。
2.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們見證了中國的耕織圖,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農業和手工業相關的圖像進行聯想,例如一幅農田和一張織布機的圖片,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農業和手工業相關的成語,如“農耕文明”、“織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鄉的農民每天都在耕織圖中辛勤勞作。
2. 初中生:耕織圖是中國古代社會繁榮的象征。
3. 高中生:耕織圖的意義超出了農業和手工業,它代表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4. 大學生:通過耕織圖這個成語,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代社會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