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紱
基本解釋
亦作“ 印韍 ”。印綬。《漢書·游俠傳·陳遵》:“輕辱爵位,羞污印韍。”《漢書·王莽傳中》:“男以‘睦’、女以‘隆’為號焉,皆授印韍。令諸侯立太夫人、夫人、世子,亦受印韍。” 顏師古 注:“韍,亦印之組。” 三國 魏 曹植 《敘愁賦》:“荷印紱之令服,非陋才之所望。”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上:“臣 衍 向者甫及年期,還上印紱。”
成語(Idiom):印紱
發音(Pronunciation):yìn f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任職后,帶著官印和印信,表示開始履行職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印紱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印指官印,紱指印信的繩子。印紱一詞來源于古代官員上任時的儀式。官員上任后,需要佩戴官印和印信,表示開始履行職責。印紱也常用來比喻官員上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印紱常用于描述官員上任或者開始履行職責的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人開始擔任某個職位或者承擔某項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印紱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場。古代官員上任時,需要佩戴官印和印信,這是一種象征開始履行職責的儀式。印紱成語就是通過這個儀式而來,用來形容官員上任或者開始履行職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印紱是一個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印指官印,紱指印信的繩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終于印紱上任了,可以開始為人民服務了。
2. 在印紱之后,他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印紱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正式上任時佩戴官印和印信的場景,以此來聯想印紱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官制和官員上任的儀式,了解更多關于印紱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今天印紱上任了,我們要好好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他在班級中擔任了班長,印紱之后,他開始組織各種活動。
3. 高中生:畢業之后,我將印紱上大學,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