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禮
基本解釋
(1).官方的禮節。 宋 王安石 《與孟逸秘校手書十》:“某頓首:幸以一日之雅,而每辱以公禮見加,非所望也。” 宋 戴埴 《中書見胡旦》:“中書堂宰相治事之地,表儀百辟者在是,外臣乞對送中書,引問自有公禮,何暇講師生之私?”
(2).指送給官家的禮物。《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又差了 晁住 拿了許多銀子到監中打點:刑房公禮五兩,提牢的承行十兩。”
成語(Idiom):公禮 (gōng lǐ)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共場合的禮儀規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禮指的是公共場合的禮儀規范,要求人們在社交、公務和公共場合中遵守一定的禮儀和規范。它強調了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該遵守的一些基本行為準則,如尊重他人、注重禮貌、謙虛有禮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禮常常用于描述公共場合的行為規范,如會議、演講、宴會、慶典等。在這些場合,人們需要遵守禮儀規定,以顯示自己的修養和尊重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禮一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冢宰》:“冢宰事奉天子,所以為宰。國君事奉諸侯,所以為君。諸侯事奉大夫,所以為卿。大夫事奉士,所以為公。”這里的“公”指的是士人。后來,公禮逐漸演變為指代一種社交禮儀規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禮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重要的會議上,我們必須遵守公禮,保持莊重和專注。
2. 他的公禮儀態非常出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這個國家非常注重公禮,尊重他人是他們的傳統價值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禮”與公共場合的禮儀規范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一個正式的場合,需要遵守一定的禮儀和規范,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禮儀和文化的知識,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禮儀規范以及社交習慣。這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公禮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學校里,我們要學習公禮,要懂得禮貌待人。
2. 初中生:在參加校園活動時,我們應該遵循公禮,尊重老師和同學。
3. 高中生:在面試時,我們要注意公禮,展示自己的自信和禮貌。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中,我們要遵守公禮,尊重他人的意見和觀點。
5. 成年人:在職場中,我們需要遵循公禮,與同事和上級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