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póu tǔ ㄧ ㄆㄡˊ ㄊㄨˇ一抔土
(1).一捧之土。后亦指墳墓。《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假令愚民取 長陵 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長陵 為 漢高祖 陵。 明 常倫 《過韓信嶺》詩:“ 長陵 一抔土,寂寞亦 三秦 。” 清 洪昇 《長生殿·彈詞》:“半科樹是薄命碑碣,一抔土是斷腸墓穴。”
(2).指每一寸土地。 陳毅 《登大庾嶺》詩:“國賊賣盡一抔土,彌天烽火舉紅旗。”
成語(Idiom):一抔土
發音(Pronunciation):yī pó t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微不足道的一點貢獻或影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一抔土”源自于晉代文學家陸機的《山左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其中“除卻巫山不是云”一句,意思是除了巫山之外,其他的云都不算什么。后來,人們將“除卻巫山不是云”這句詩中的“巫山”引申為“巫山云雨”,意為婚姻,而“云”則代指女子。由于婚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此,“除卻巫山不是云”也就成為一個常用的成語,表示除了婚姻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而“一抔土”則是對“除卻巫山不是云”的進一步延伸,表示微不足道的一點貢獻或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貢獻或影響微乎其微,無足輕重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自己對某事的微小幫助或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一抔土”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它是由人們對于“除卻巫山不是云”這句詩的進一步解讀和引申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其中“一抔土”作為主語,表示微不足道的貢獻或影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的發展中只起到了一抔土的作用。
2. 這件事情對于整個項目的成功來說只是一抔土而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想象自己在一片廣闊的土地上,只拿起一把土,微不足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一抔土”相似含義的成語,如“杯水車薪”、“九牛一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園林綠化中只貢獻了一抔土。
2. 初中生:他在班級活動中只起到了一抔土的作用。
3. 高中生:這個項目中,他的貢獻只是一抔土而已。
4.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我的幫助可能只是一抔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