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拔
成語(Idiom):濟拔(jì bá)
發音(Pronunciation):jì b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救濟、援助貧困、落后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濟拔是由“濟”和“拔”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濟指的是幫助、救濟,拔指的是拉扯、提拔。濟拔的基本含義是幫助那些貧困、落后的人,使他們脫離困境,得到提升和發展。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應該關心弱勢群體,給予他們幫助和支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
1. 在社會公益活動中,倡導濟拔精神,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教育。
2. 在企業中,通過開展幫扶計劃,實施濟拔政策,提升員工的福利和發展機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禮記·曲禮上》。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叫狄泉的人,他非常窮困,生活十分艱難。有一天,狄泉的兒子被人拐走了。狄泉無力找回兒子,只能去找孟子求助。孟子聽說了狄泉的遭遇后,非常同情他,并幫助他找回了兒子。后來,孟子將狄泉的遭遇寫成了一篇文章,倡導了濟拔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發揚濟拔的精神。
2. 公司開展了一項濟拔計劃,幫助員工提升技能和職業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方式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人拉著另一個人的手,幫助他站起來,象征著濟拔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更多與濟拔有關的成語,如濟弱扶傾、濟寒賑貧等。
2. 閱讀有關社會公益活動和幫扶計劃的文章,了解更多濟拔精神的實踐案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互相幫助,發揚濟拔的精神。
2. 初中生:學校開展了一次濟拔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捐贈物品。
3. 高中生:濟拔不僅僅是捐錢捐物,更重要的是幫助他人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