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雷
基本解釋
(1).云和雷。 漢 王充 《論衡·儒增》:“云雷在天,神於百物。” 宋 蘇軾 《祈雨僧伽塔祝文》:“噫欠云雷,咳唾雨澤,救焚拯溺,不待崇朝。”《醒世姻緣傳》第十六回:“一日,場內曬了許多麥,倐然云雷大作起來。”
(2).指云紋和雷紋。 漢 王充 《論衡·儒增》:“云罇刻畫云雷之形。”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爐》詩:“云雷縈帶古文章,子子孫孫永奉常。” 明 李東陽 《臺寺夏日》詩:“云雷畫壁丹青壯,神鬼虛堂世代遙。” 清 龔自珍 《偽鼎行》:“徒取云雷傅,汝敗漆朽壤。”
(3).《易·屯》:“《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按,《屯》之卦象為《坎》上《震》下,《坎》之象為云,《震》之象為雷。因以“云雷”喻險難環境。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道鐘《屯》《剝》,世屬云雷。” 宋 王禹偁 《刻石為丘行恭贊》序:“圣人創經綸之業,起草昧之時,云雷方興,《屯》難必作,乃有忠果武勇之士以救之。”
(4).指不吉利的征兆。 宋 辛棄疾 《沁園春·城中諸公載酒入山遂破戒一醉》詞:“ 杜康 初筮,正得云雷。” 鄧廣銘 箋注:“意謂 杜康 筮仕而得不吉利之《屯卦》,亦即預示酒及造酒之人均將遭受拒絶也。”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綸。”《屯》之卦象是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動于下。按《象傳》以雨比恩澤,以雷比刑。謂君子觀此卦象和卦名,則善于兼用恩澤與刑罰,以經緯國家。《南史·張弘策樂藹等傳論》:“ 藹 雖異帷幄之勛,亦讚云雷之業,其當官任事,寵秩不亦宜乎。”
(6).指經緯治理國家的人。 宋 陳師道 《后山談叢》卷三:“廊廟佇徵于舊德,云雷始洽于新恩。” 金 元好問 《射虎》詩:“得意云雷捲勍敵,回頭藜藿但空山。”
(7).行云下雨。 唐 盧綸 《寄贈庫部王郎中》詩:“草木承風偃,云雷施澤均。” 劉初棠 校注:“《周易·上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此易雨為雷,調聲以就平仄。”
(8).比喻波濤。波濤翻卷如云,奔騰之聲如雷,故稱。 宋 蘇軾 《同正輔表兄游白水山》詩:“擘開翠峽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 金 元好問 《鸛雀崖北龍潭》詩:“云雷皷飛浪,噴薄齊萬弩。”
成語(Idiom):云雷(yún léi)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l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勢浩大,威力驚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云雷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其中“云”指天空中的云朵,喻指威勢磅礴;“雷”指雷電,喻指威力驚人。合在一起,表示聲勢浩大,威力驚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聲勢浩大、威力驚人的場景,如形容戰爭、自然災害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云雷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爭時期。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將,他帶領大軍征戰四方,所向披靡,威風凜凜。他的軍隊行進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狂風暴雨和霹靂雷鳴,聲勢浩大,令敵人聞風喪膽。因此,人們將他的軍隊形容為“云雷”,以表達對他們威勢的敬畏和贊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云雷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演出的聲勢浩大,簡直如同云雷一般。
2. 那位歌手的演唱聲音如同云雷般威力驚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云雷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在天空中,烏云密布,雷電交加,聲勢浩大,威力驚人,就像是云雷一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天氣相關的成語,如“風雨如晦”、“雨過天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的雷聲真大,就像是云雷一樣。
2. 初中生:這個演出的聲勢太浩大了,簡直如同云雷一般。
3. 高中生:這部電影的特效非常震撼,場面猶如云雷一般。
以上是關于成語“云雷”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