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動字
基本解釋
即不及物動詞。也稱自動詞或內動詞。它所表示的動作不以動作者以外的事物為對象。 清 馬建忠 《馬氏文通·正名》:“凡動字之行仍存乎發者之內者,曰內動字,省曰內動。” 清 馬建忠 《馬氏文通·實字》:“凡行之留於施者之內者,曰內動字。內動者之行不及乎外,故無止詞以受其所施。”
內動字(nèi dòng zì)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dòng z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內心激動、感動的情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動字由“內”和“動”兩個字組成。“內”表示內心、內部,“動”表示激動、感動。內動字形容人的內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而產生激動、感動的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動字常用于描述人對于某種事物或情感的激動、感動。可以用來形容對于美好事物的贊賞、對于感人故事的感動、對于令人震撼的場景的激動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內動字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的“宮之奇”篇。文章中描述了周文王在宮殿中看到一片草地上有一只不知名的鳥,他被這只鳥的美麗與自由所吸引,內心感到非常激動。因此,人們用“內動”來形容內心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內動 + Object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看到這部電影,我不禁內動了一下,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淚。
2. 他聽到好友的好消息,內心感到非常內動,立刻打電話祝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內動字的“內”字理解為內心,將“動”字理解為激動。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進一步學習與內動字相關的成語,如“內外有別”、“內外夾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老師表揚我的時候,我內心感到非常內動。
2. 初中生:聽到好友的成功經歷,我內心感到很內動,也很努力想要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在畢業典禮上,我內心感到非常內動,感慨萬分。
4. 大學生:在參觀博物館時,我被珍貴的文物所吸引,內心感到非常內動。
5. 成年人:看到孩子成功的時候,我內心感到非常內動,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