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抄
基本解釋
◎ 傳抄 chuánchāo
[make private copies which is being circulated] 傳遞抄寫
英文翻譯
1.(輾轉抄寫) make private copies (of a manuscript, document, etc. which is being circulated)
詳細解釋
亦作“ 傳鈔 ”。1.輾轉抄寫。 宋 陸游 《晚眺》詩:“箇中詩思來無盡,十手傳抄長不供。”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夾帶懷挾》:“今則表判可以預擬,彼此傳抄。” 柯巖 《奇異的書簡·我們這支隊伍》:“在棍棒與牢房的威脅下,在追查與逮捕的高壓下,人們不屈服,不銷毀,而是不顧一切地傳抄、背誦。”
(2).特指依原本抄寫。 清 程偉元 《<紅樓夢>序》:“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值得數十金,可謂不脛而走者矣。” 清 王筠 《菉友肊說·上春圃先生書》:“后來 印林 至都,亦借 石州 本傳鈔矣。”
成語(Idiom):傳抄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ch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傳抄指抄寫、復制或傳遞文字、文件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抄是指通過抄寫、復制或傳遞等方式,將文字、文件等內容傳遞給他人。它強調了信息的傳遞和傳承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傳抄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文化、知識、經驗等的傳遞和傳承過程。它可以用于討論書信、文獻、古籍等的抄寫和傳遞,也可以用于強調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學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抄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小宰》中。這篇文章描述了周朝時期小宰(負責宴會上祭祀肉類的人)需要將宴會上的肉傳遞給其他官員的情景。后來,傳抄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抄寫、復制或傳遞文字、文件等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傳抄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傳”和動詞賓語“抄”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通過手抄古籍來傳抄古代智慧。
2. 這本書是我從老師那里傳抄來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傳抄”拆分成兩個部分,“傳”和“抄”,然后聯想“傳遞”和“抄寫”這兩個詞的意義,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傳抄相關的成語,如“抄襲”,“抄書”,可以幫助加深對傳抄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傳抄給了同學。
初中生:我們通過抄寫古詩來傳抄古代文化。
高中生:這本書是我從圖書館里傳抄來的,幫助我更好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