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吏
基本解釋
有才干的官吏。舊題 唐 柳宗元 《龍城錄·賈奭著書仙去》:“﹝ 賈奭 ﹞為人謹順少調,官 河南 尉,才吏也。” 宋 陸游 《題梁山軍瑞豐亭》詩:“峽中地褊常苦貧,政令愈簡民愈淳。本來無事只畏擾,擾者才吏非庸人。”
成語(Idiom):才吏
發音(Pronunciation):cái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具備才干而又廉潔公正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才吏是由“才”和“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才”指的是才能、才干,表示官員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和才華;“吏”則指的是官員,特指低級官吏。才吏這個成語形容的是那些既有才干又廉潔公正的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官員在履行職責時,既具備了一定的才能,又能夠清廉公正地為人民服務的情況。也可以用來稱贊那些有才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淮南子·修身訓》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魏國有一位官員名叫王煥,他不僅才能出眾,而且廉潔公正。他在任職期間,對百姓非常關心,積極為民眾謀福利。因此,人們稱他為“才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新任的市長是一位才吏,他在短短幾年內就改變了城市的面貌。
2. 只有具備才吏的素質,才能夠成為一位合格的公務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才吏”這個成語與具備才能和廉潔公正的官員形象聯系在一起。可以想象一位官員手持一把才華的鑰匙(才),打開一個光明正大的門(吏),象征著他在職務上具備了才能,并且在行事上廉潔公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制度和廉政文化,以及現代社會對于官員廉潔公正的要求。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里的班長是一位才吏,她不僅學習好,而且對同學們非常關心。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位才吏,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在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才吏為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培養自己的才能,將來成為一位有能力、廉潔公正的才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