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人
基本解釋
離開了家,在外遠行或任事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五回:“出門人本來保重點的好。” 魯迅 《彷徨·祝福》:“你是識字的,又是出門人,見識得多。”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五:“他們都想得圓全,怕家里人惦念出門人。”
成語(Idiom):出門人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mén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出外出工作、出差、旅行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門人是一個指代出外工作、出差、旅行的人的成語。出門人可以用來形容經常出差或旅行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臨時離開家中的人。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離開家門外去做事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門人可以用來形容商務人士、旅行者、外出工作的人。這個成語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可以在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使用,如工作會議、旅行交流、生活中的對話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為政篇》中有一則故事,孔子的學生曾子問孔子關于為政的問題。曾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孟嘗之室,有喪者,子路聞之,曰:‘由,何為不去也?’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曾子的意思是,如果家中有人去世,子路為什么還不出門去?孔子回答說,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意思是出門人不會隨便說話,他們的言行都有深意。從此,出門人一詞就被用來形容出外工作、出差、旅行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門人是由“出”、“門”、“人”三個字組成的。其中,“出”表示離開、外出,“門”表示家門、家庭,“人”表示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出門人經常在國外出差。
2. 我爸爸是一位出門人,經常在全國各地出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出門人”與出差旅行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離開家門外去工作、出差、旅行的形象,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出差、旅行相關的成語,如“出差”、“遠行”、“行色匆匆”等,以擴展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簡單):我爸爸是一位出門人,經常去外地開會。
2. 初中生(適中):我的姐姐是一位出門人,每個月都要去不同的城市參加商務活動。
3. 高中生(較復雜):我夢想成為一名出門人,到世界各地旅行,了解不同的文化和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