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作
成語(Idiom):仵作
發音(Pronunciation):wū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屠宰牲畜為職業的人,也泛指不懷好意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仵作最初指的是屠宰牲畜的人,后來泛指以此為職業的人。這個成語也用來形容人心險惡、不懷好意的人。在現代漢語中,仵作一詞多用于貶義,常用于形容心機重、陰險狡詐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仵作常常用于形容那些心機深沉、陰險狡詐的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系,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些行業中的不良從業人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屠宰牲畜的職業。屠宰牲畜是一個殘酷而血腥的工作,因此屠夫常常被視為不懷好意的人。后來,這個詞匯引申為貶義詞,用來形容心機重、陰險狡詐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仵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思如仵作一般,總是暗中算計別人。
2. 這個人心機很深,完全是個仵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屠夫手持屠刀,面帶陰險的表情,暗中觀察著周圍的人。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仵作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古代職業的成語,例如農夫、匠人等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擴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是個仵作,總是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人心機很深,完全是個仵作。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算計心思如仵作一般,讓人防不勝防。
4. 大學生及以上:在職場上,你要小心那些心機重的仵作,他們可能會對你造成很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