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靡
成語(Idiom):邪靡
發音(Pronunciation):xié m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邪靡指邪惡敗壞,道德頹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邪靡是由“邪”和“靡”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邪,意為邪惡、不正;靡,意為敗壞、頹廢。邪靡一詞形容一個人的道德敗壞,思想頹廢,行為邪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邪靡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敗壞,行為不端。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道德、倫理或行為方面做出了不正當、邪惡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邪靡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三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邪靡狄的人,他在任職期間行為不端,對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這個故事成為了邪靡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邪靡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真是邪靡至極,完全不顧道德和法律。
2. 這個國家的道德風氣邪靡,亟需整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邪靡與“邪魔”和“迷途”聯想起來。邪魔表示邪惡,迷途表示迷失方向。邪靡的含義與邪魔和迷途相似,可以通過這種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邪靡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道德、倫理相關的成語,如“不恥下問”、“君子之交淡如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真是邪靡,老師說我們要做好人。
2. 初中生:這個人的思想邪靡,對社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3. 高中生:邪靡的人往往會被社會所唾棄。
4. 大學生:我們要遠離邪靡的行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5. 成年人:社會需要更多的正能量,而不是邪靡的思想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