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én shēn duàn fà ㄨㄣˊ ㄕㄣ ㄉㄨㄢˋ ㄈㄚˋ文身斷發(文身斷髮)
古代 荊楚 、 南越 一帶的習俗。身刺花紋,截短頭發,以為可避水中蛟龍的傷害。后常用以指較落后地區的民俗。《史記·周本紀》:“﹝ 古公亶父 ﹞長子 太伯 、 虞仲 知 古公 欲立 季歷 以傳 昌 ,乃二人亡如 荊蠻 ,文身斷髮,以讓 季歷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常在水中,故斷其髮,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亦作“ 文身翦髮 ”、“ 文身剪髮 ”。《韓詩外傳》卷八:“夫 越 亦 周 室之列封也……文身翦髮而后處焉。” 漢 劉向 《說苑·善說》:“ 越 文身剪髮, 范蠡 、大夫 種 出焉。”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文身斷發
成語(Idiom):文身斷發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shēn duàn f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和忠誠,不惜犧牲生命,甘愿文身、斷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身是指在身上刺上文字或圖案,代表某種信仰或態度;斷發是指剃光頭發,表示削發為尼的決心。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和忠誠,不惜犧牲生命,甘愿做出極大的犧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多用于形容為了某種事業或信仰而不惜犧牲一切的人,也可用于形容對事業或信仰堅定不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起義軍領袖,他的部下韓信為了表示對項羽的忠誠和決心,文身并斷發。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文身斷發”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文身+斷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實現理想,甘愿文身斷發。
2. 面對困難,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文身斷發的道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項羽的故事,想象他的忠誠和決心,文身斷發的形象。也可以通過將“文身斷發”與“犧牲”、“決心”等詞語進行關聯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項羽和韓信的歷史故事,以及其他類似成語的用法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文身斷發,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2. 初中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我愿意文身斷發,努力奮斗!
3. 高中生:面對人生的選擇,我決心文身斷發,追尋真正的自我。
4. 大學生:在追求事業的道路上,我愿意文身斷發,為理想奮斗不止。
5. 成年人:為了家庭和事業,我愿意文身斷發,奮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