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畏手畏腳
發音(Pronunciation):wèi shǒu wèi j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做事膽小怕事,缺乏決斷力和果斷行動的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畏手畏腳是指一個人在做事情時膽小怕事,缺乏決斷力和果斷行動的態度。這個成語中的“畏手”指怕動手,不愿意付諸行動;“畏腳”指怕邁出腳步,不敢前進。形容人在面對問題或困難時猶豫不決,缺乏勇氣和決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膽小怕事,缺乏決斷力和果斷行動的態度。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表現出的膽怯和猶豫不決的特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畏手畏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農書》中:“畏手畏腳者,不可為農事也。”意思是說怕動手怕邁出腳步的人不適合從事農事。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膽小怕事,缺乏決斷力和果斷行動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畏手畏腳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詞語組成的成語,通過重復的方式強調了這個成語所表達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有很多好的創意,卻總是畏手畏腳,不敢付諸行動。
2. 她畏手畏腳的性格讓她錯失了很多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畏手畏腳”與一個膽小怕事、缺乏決斷力和果斷行動的人形象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時手發抖、腳躊躇不前的情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勇氣和果斷行動相關的成語,如“勇往直前”、“剛毅果斷”等,來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班上總是畏手畏腳,不敢回答老師的問題。
2. 初中生:面對考試,他畏手畏腳,不敢積極備考。
3. 高中生:他在選大學專業時畏手畏腳,遲遲不能做出決定。
4. 大學生:他雖然有很多創意,但因為畏手畏腳,錯過了很多創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