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
成語(Idiom):雄赳赳
發音(Pronunciation):xiónɡ jū j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英勇威武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雄赳赳形容男子氣概的表現,指人的威武英勇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男子的英勇、威武、雄壯的形象,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氣勢恢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年》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楚國的宣王在一次狩獵中,看到了一只大鹿,他追趕鹿的過程中,鹿跑進了一片茂密的草叢中,宣王也跟著追了進去。當宣王出來時,他的衣服已經被草叢撕破了,但他仍然昂首挺胸,威武的樣子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人們用“雄赳赳”來形容宣王的英勇威武的形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舞臺上,雄赳赳地接受觀眾們的掌聲。
2. 那位將軍帶領著勇士們,雄赳赳地沖向敵人陣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雄赳赳”與雄獅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只雄獅昂首挺胸、威武雄壯的樣子,以此來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英勇、威武相關的成語,如“英勇無畏”、“威風凜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穿上爸爸的軍裝,雄赳赳地走進教室。
2. 小學生:他在籃球比賽中打出了精彩的表現,雄赳赳地幫助班級獲得了冠軍。
3. 初中生:面對困難,他始終保持著雄赳赳的精神,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
4. 高中生:他的演講充滿了雄赳赳的氣勢,激勵了全校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