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灰
基本解釋
(1).律管中飛動的葭灰,古代以此候測節氣。 唐 陰行先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
(2).飛揚的灰燼。 明 劉基 《巫山高》詩:“猛風吹雨洗不盡,假手 秦 炬歊飛灰。” 魯迅 《南腔北調集·火》:“一場大火,幾十里路的延燒過去,稻禾、樹木、房舍--尤其是草棚--一會兒都變成飛灰了。”
英文翻譯
1.fly ash; flying ash
成語(Idiom):飛灰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h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煙塵飛揚,形容火勢猛烈或戰爭殘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灰這個成語源于《左傳·僖公十一年》:“飛灰之急,如鴻毛。”形容火勢猛烈,煙塵四起,如同鴻毛飛舞一般。后來引申為形容戰爭殘酷,破壞力極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火勢猛烈、戰爭殘酷等場景。也可用于比喻某種事物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飛灰”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當時齊國的僖公與晉國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在戰爭中,齊軍的火勢極其猛烈,煙塵四起,如同鴻毛飛舞一般,給晉軍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破壞。后來,人們就用“飛灰”來形容火勢猛烈、戰爭殘酷的場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火勢猛烈,整個房子都成了飛灰。
2. 戰爭殘酷,無辜的人們都被卷入了飛灰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飛灰”與煙塵飛揚、火勢猛烈的場景聯系起來,形成形象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戰爭相關的成語,如“火燒眉毛”、“一觸即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大火一燃,整個村莊都成了飛灰。
2. 初中生:這場戰爭是如此的殘酷,無辜的人們都被卷入了飛灰之中。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如今已成為飛灰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