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én chāo gōng ㄨㄣˊ ㄔㄠ ㄍㄨㄙ文抄公
◎ 文抄公 wénchāogōng
[plagiarist] 常指那些剽竊別人作品的人(具諷刺義)
詞語解釋
wén chāo gōng ㄨㄣˊ ㄔㄠ ㄍㄨㄙ文抄公
譏指抄襲剽竊他人文章的人。 劉克定 《胡適偵破一樁剽竊案》:“ 胡適 經過悉心研究,終于偵破了這樁竊案,指控 陶弘景 的《真誥》是抄襲《四十二章經》,是歷史上一個大文抄公!”
成語(Idiom):文抄公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chāo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背誦大量文學作品的人,也用來形容能夠熟記經書和典籍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抄公這個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在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杜牧的文學家,他非常喜歡文學作品,幾乎可以背誦大量的詩詞文章。因此,人們稱他為“文抄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抄公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能夠背誦大量文學作品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能夠熟記經書和典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這個成語來夸獎那些博學多才、記憶力出眾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抄公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唐朝時期的杜牧。他因為對文學的熱愛和出眾的記憶力,被人們稱為“文抄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抄公屬于形容詞短語,由“文”、“抄”、“公”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文抄公,幾乎可以背誦所有的古文詩詞。
2. 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就是個小文抄公,經常能夠背誦課本上的所有知識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書堆前,手里拿著一本書在抄寫,表達他對文學的熱愛和記憶力的強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古代文學感興趣,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唐朝文學家杜牧的故事和他的作品。此外,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文學、記憶力相關的成語,如“滿腹經綸”、“博覽群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小文抄公。
2. 初中生:他是個小文抄公,每次考試都能記得很多知識點。
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文抄公,背誦更多的文學名著。
4. 大學生:他在課堂上總是能夠回答老師的問題,真是個大文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