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訐
成語(Idiom):峭訐
發音(Pronunciation):qiào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氣勢威嚴、言辭尖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峭訐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峭意為高峻,訐意為威嚴。這個成語形容人的氣勢威嚴,言辭尖銳,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語言或行為具有威嚴和銳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峭訐常常用來形容演講者的演講風格,或者形容某人在爭論或辯論中的態度和語言。它可以用來形容那些有自信、有魄力,能夠以銳利的言辭表達自己觀點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峭訐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原文是“峭訐之士”。《左傳》是中國古代史書《春秋》的一部分,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在《左傳》中,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齊國的大夫季文子,形容他的氣勢威嚴、言辭尖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峭訐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峭訐有力,贏得了觀眾的掌聲。
2. 在這次辯論中,他以峭訐的語言擊敗了對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高峻的山峰上站著一個人,他的姿態威嚴、氣勢雄偉,口中說著尖銳的言辭,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峭訐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成語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閱讀《左傳》中關于峭訐的原文,以及其他相關的歷史文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峭訐有力,讓我們很有信心。
2. 初中生:他的演講峭訐而有力,讓人印象深刻。
3. 高中生:在辯論賽上,他用峭訐的言辭擊敗了對手,贏得了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