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荒
成語(Idiom):夷荒
發音(Pronunciation):yí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亂、災難等使社會秩序崩潰,人民生活困苦艱難的狀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夷荒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歷史文獻,最早見于《春秋左氏傳》。夷指的是戰國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荒指的是草木叢生、無人居住的荒蕪之地。夷荒一詞的意義就是形容社會秩序崩潰,人民生活困苦,國家陷入混亂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夷荒一詞通常用來形容戰亂、災難、社會動蕩等情況。可以用于描述戰爭時期的社會狀態、自然災害后的社會困境,或者用來形容某個地區或國家的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困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夷荒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歷史文獻。在《春秋左氏傳》中有一則記載,說的是戰國時期的齊國國君齊桓公在位時,通過改革政治制度,使得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這個時期被稱為“太平盛世”。而在齊桓公去世后,國內政治腐敗,社會秩序逐漸崩潰,人民生活困苦,這個時期被稱為“夷荒之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夷荒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夷”和“荒”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爭年代,這個國家陷入了夷荒之中。
2. 自然災害過后,災區的人民生活陷入了夷荒狀態。
3. 這個地區的經濟困難,已經接近了夷荒的邊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夷荒”與戰亂、社會動蕩等情景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戰爭后的城市,荒蕪的街道、破敗的建筑,人民逃散流離,生活艱難,這就是夷荒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歷史,了解戰國時期的社會狀況,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亂世佳人”、“動蕩不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過后,那個國家的人民生活變得夷荒了。
2. 初中生:社會動蕩的時候,人們的生活就像夷荒一樣困苦。
3. 高中生:經濟危機使得這個地區陷入了夷荒狀態。
4. 大學生:歷經戰亂和動蕩,這個國家終于走出了夷荒的陰影。